鸿飞那复计东西

文/普因精舍大乘解行研经班学员 传朝

恭读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的《禅七开示2》,读到「早晚课诵的功德」,时间彷佛回到十多年前。犹记得当年因缘际会在办公室初接触禅修课,每周一次的禅修课,凭借一股勇猛的初发心,大家自动安排每天利用上班前的三十分钟,一起诵经用功。执引磬、敲木鱼、诵经对我们而言,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,常常眼睛注意着经文,却忘记了敲木鱼的手;注意了木鱼的速度,却又抓不住经文的唱诵……但是,我们仍然坚持每天的早课,也在每天的早课中找到自己安定的心。

  《禅七开示2》中,老和尚说:「早晚课诵对修行是一种重要的助缘」,「早晚课诵,大众共同在大殿里诵念、经行、打坐、忏悔,动当中有静,这就是一个最殊胜的方便。」透过大众和合共修,共同忏悔,化解心结,心当中很平和、很宁静。看到这里,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透过这样的助缘,开启修行的第一步。

  学佛前,把世界一分为二:对错、好坏、美丑、大小、长短、香臭……如果当天事物是好的、顺利的,就觉得高兴,心情就变好,从来不会去思索这样生活有什么问题。学佛后,明白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,有白天、一定有晚上,有内、一定有外,假使没有「内」,就不会有「外」。「这个世界既然是相对的,就属于生灭,如梦如幻,如泡如影,是一个虚妄不实的境界。」站在不同的角度,就有不同的界定和相对的转变。凡事换一个角度想,心就能愈来愈开阔。

  恭读《禅七开示2》,细细思惟老和尚所说的话,「我们修行就是要在这个虚妄当中,找到不虚妄的;在不究竟当中,找到究竟;在生灭当中,找到一个不生灭的。」那么到底哪个是不生灭的呢?老和尚总是说,就是「师父说法,大众听法的这念心,不想过去,不想未来,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处处作主」,这念心要存在,动静闲忙,不离开当下这一念心。

  《禅七开示2》里说:「诸法缘起,缘起性空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、仗因托缘所生。所谓仗因托缘,因,我们的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就是因;缘,就是外缘。因缘和合,我们的心念、行为和外缘配合、聚合起来,就能产生一种果报」「缘起怎么产生?就是根据我们这念心。《楞严经》云:『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』心生则法生,法生则心生,只要心当中有一个念头,外面就有一个境界,看到外面一个境界,心当中就又生起一个念头,互相滋长,这就是缘起。」每件事情都是因缘所生法,是虚妄不实的假有,有什么可以执着的?修行要回归这念心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老和尚提示大众,「『学道犹如守禁城,昼防六贼夜惺惺。中军主将能行令,不动干戈治太平。』我们学道就像守城一样,当我们六根对六尘、打了妄想,这就是心中的贼人,时时都在贼害、偷取我们的自性功德。」我们要时时刻刻「把这念心看紧,看到好的境界,不爱着;看到坏的境界,不生无明,不起贪心、瞋心、痴心,时时刻刻这念警觉心、智慧心都要存在,就像『中军主将能行令』,将军有了智能宝剑、能发布命令,就能『不动干戈治太平』,不用打架或发动战争,就能天下太平。」始终要把这念心守住,不起烦恼,这就是真正在用功。

  渐渐地了解这些道理,学习放下坚持自己的看法、做法,也学习接受别人的看法、做法,更学习慈悲和发心,让自己更清楚明白原来中道实相就是我们的这念心,清楚明白,处处作主,要站得住、站得长。《禅七开示2》书中的字字句句都在脑海中烙印下来,最后就是:「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