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忆,书即有声

文/普贤精舍大乘解行研经班学员 传融

翻开《禅七开示1》,扉页老和尚温暖的笑颜映入眼帘,脑海中随即浮现禅七的光景:静谧的禅堂,前方是佛龛的微光,耳际响起脚步声,随即灯亮,磬响,老和尚一身黄袈裟,慈悲的法音流向大众,入耳根,成心苗。老和尚让我认识这念心,真空中能生妙有,可大如须弥,亦小如芥子。就如同此刻,见相即忆人,栩栩如生。正因有种子,才能萌芽,这一切是真实不虚的。

  随着阅读,生起忏悔之心,想想自己走在修行路上,却因习性使然,如逃家之子,舍本逐末。幸而师父们不舍众生,频频回首,指点牵引,才能继续前进。《禅七开示1》收录老和尚对大专学员的开示,在浅白的言词中,传递了精辟完整的内容,意义非常深远。正如老和尚的谆谆嘱咐,虽是正知,但知有深浅;虽有觉悟,悟也有深浅。看懂文字般若是第一层,起观照般若则更进一层,入实相般若则又更深一层。在因疫情无法共修的今日,不妨以此为依据,不要贪快,一日一篇,在自心道场,随着老和尚的指引,为自己办一场禅七。

  以自己为例,常在阅读到一段落时,阖上书本,反省自问,知道这一段说了什么吗?在提问中,才察觉自己心念之粗,就像捧着宝盒奔跑,珍宝散落却不自知。于是再回头,重新阅读老和尚所开示的法理结构,是如此精实细微。赞叹之余,更是感恩。当年佛陀说法,若无阿难尊者多闻覆诵,就无法宝传世,本书亦是如此。这次特别读了「参话头」的章节,老和尚步骤分明地解说,如何「提」「照」「参」?更慈悲叮咛:重点在保持专注。过去对此不了解,借由阅读这本《禅七开示1》而有了认识与练习的机会,这就是法身舍利不灭的可贵。

  在序中,阿难尊者的公案,也让我感受深刻。虽然佛陀提示再三,但阿难尊者却未请佛住世,佛陀见此,随即默然。之后尊者醒悟,涕泪劝请,但时机因缘已过。就连聪慧如阿难尊者,都有迷昧不解之时,更何况凡夫如我?但老和尚慈悲广设方便,为大众铺设归家之路,错过这个路口,下个路口还留有机会,真正是世间慈父,不舍一众生。此恩何以为报?当以如法修行,而为法供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