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勒菩薩,梵語「Maitreya Bodhisattva」。「Maitreya」,音譯「彌勒」,意譯為「慈氏」。有人說彌勒是姓,名字為阿逸多;或有人說,阿逸多是姓,彌勒是名。

  彌勒菩薩現生於兜率天的兜率內院,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遞補佛位。待兜率天壽四千歲滿,彌勒菩薩即將下生人間,現太子身,出家修行,最後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,所以世人稱其為「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」。

彌勒菩薩慈心因緣

  彌勒菩薩亦被稱為「慈氏菩薩」。因為在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時候,有一世界名為勝華敷,有佛住世,名字叫做彌勒。當時有一位婆羅門,名為一切智光明,聽到彌勒古佛闡說《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》,心中信服,便發菩提心,持誦《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》,並誓願將來成佛名字亦叫彌勒。

  一切智光明婆羅門後來出家修行,精進不懈。某一天,值遇洪水暴漲,無法出外乞食,連著七天,不進粒米,生命垂危。當時有一對兔王母子,看到菩薩精進行持,為了護持正法久住,便投身火中,將自己的肉烤熟來供養菩薩。菩薩看到兔王母子捨身為法的精神,非常感動,即說偈言:

 寧當燃身破眼目,不忍行殺食眾生。
 諸佛所說慈悲經,彼經中說行慈者。
 寧破骨髓出頭腦,不忍噉肉食眾生。
 如佛所说食肉者,此人行慈不滿足。
 常受短命多病身,迷沒生死不成佛。

  更發誓言,願我生生世世不起殺想,不食眾生肉,直到成佛,將更制斷肉戒。說完後,亦投入火中,與兔王母子共捨命而去。此為彌勒菩薩對一切眾生不起殺想、不食眾生肉之慈心因緣。

化身布袋和尚

  傳說五代後梁時的布袋和尚,即是彌勒菩薩的化身。布袋和尚是浙江奉化人,自稱為契此,但是卻沒有人知道他確實的姓名。他長得矮矮胖胖的,整天笑容滿面,常以竹枝挑著大布袋在街上化緣,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布袋和尚。

  有一次,他睡臥在雪地上,起身時片雪不沾身,眾人都覺得很稀奇。此外,每次他向商家化緣某樣物品,該貨品一定立刻銷售一空,向人預示吉凶,也一定靈驗。如果天快下雨了,布袋和尚就會穿著濕草鞋快步急走;如果乾旱將至,他就穿著高腳木屐在橋上倒頭大睡。因此鄉民常以他的行徑,作為天氣預報的準則。

  有一天,他走到奉化嶽林寺,坐在一塊大石頭上,口中說著:「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,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」說完後就安詳地往生了。從此之後,眾人才知道他原來是彌勒菩薩的化身。

  宋朝時,嶽林寺依布袋和尚的形像塑造了彌勒菩薩像,自此天下佛寺山門也紛紛倣效,以笑口常開、大肚能容之彌勒菩薩像為鎮山之寶。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