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修心得

中台心旅
文/普泉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承

  自從大學參加佛學社團,至今學佛已有廿多年了,回顧這些年來的學佛歷程,從開始接觸佛法、研讀經典、到處參訪、聽經聞法等種種活動,一點一滴地去探索佛法、體悟佛法、實踐佛法。隨著學佛日子的增加,對佛法道理的瞭解也與日俱增。然而,自己在貪瞋痴三毒煩惱來臨時,卻往往是束手無策,無法以所瞭解的佛法道理來有效地解決煩惱。所以,煩惱是煩惱,佛法是佛法,佛法道理懂得越多,似乎對解決煩惱卻無有明顯助益。

  於是在三年多前,開始深入探討在學佛過程中,到底哪裡出了問題?

  在一層一層深入探討之下,發現真實修行的工夫不夠真切。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,有多少時間是拿來用功修行的?假若早晚各有一小時定課作為修行,或念佛、或誦經、或持咒、或禮佛、或打坐;在定課完之後,面對工作、生活種種問題來臨,又該如何修行?如何把心安住?如此,修行是修行,生活工作是生活工作。修行與生活工作無法兩面俱到,更何況工作一忙時,早已把修行拋諸腦後,這真是自己學佛過程中的一大問題。

  一天廿四小時中,只有兩小時在修行,剩下廿二小時是無法修行的。因為在日常生活中,心是散亂不定的(茫然不知心為何物);然而在定課之中,心又能收攝多少──經常也是散亂的──往往在誦經之中,口在念經,心中卻早已妄想叢生。如此,又如何能讓自己在修行路上進步?試想,一般人在創造一番成功的事業或學業時,不就是念茲在茲,夜以繼日,焚膏繼晷,專心一致,終至有成。修行要能夠進步,不正也需要有堅定的修行決心與念茲在茲的精神?

  六祖大師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若是真懂得佛法,修行與入世的生活工作應該是圓滿無礙才對。於是,我開始重新探索、追求,在生活工作中也能夠修行的佛法。如此,在有限的早晚定課時間,固然可在靜中安住身心而修行;而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動當中,若同時也能安住身心,那修行必有長足的進步。

  前年,天祥寶塔禪寺所舉辦的清明法會中,第一次親自聆聽 覺大和尚三天的開示,初嚐禪宗「直指人心」、「明心見性」的頓悟法門。在法會開示中,經常聽到大和尚提起--「師父說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」,深覺此中必大有學問,便立即於法會中皈依,以便日後依止善知識修行學佛,並迫不及待地立刻報名暑期禪七,以期深入瞭解大和尚的禪宗心法。在禪七期間,大和尚老婆心切地諄諄教誨與深入淺出地開示禪法,使我茅塞頓開,心中以往諸多疑惑,頓然消失,而過去所學的零散佛法知見,似乎可以以「心性」為中心,而將之貫穿起來。

  大和尚開示的法門,是數息、觀息、中道實相觀。初初數息時,心中妄想紛飛,此時大和尚要我們「所念之數清清楚楚,能念之心明明白白」,並且所念之數要「不間斷、不夾雜」,心始終靠在數目上,數一至十。如是終而復始,一發現數字不見了,立即將它抓回來。慢慢時間久了,工夫純熟了,心念就可以靠在數字上,妄念漸漸可以掌握,心也就漸漸定下來了。在這期間,大和尚開示了「覺察、覺照、覺悟」與「定心、淨心、明心」的道理,來驗證我們的工夫是否正確;要我們始終保持一個警覺之心,來觀察每一個數字、每一個念頭,當數字一跑掉,即表示我們的妄念不知不覺地跑進來了,心已經不清楚明白了。當自己又警覺地察覺到妄念起來時,立刻一照,把心拉回來,妄念即消失,又回到數息方法來用功,繼續保持心念的清楚明白。經云:「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。」如此用功、如是反覆不斷練習,慢慢心就會定下來、淨下來,就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、明白地知道自己心的運用。此時,發覺到這個能覺察、能覺照的心是每個人都有,卻又是被大家所忽視,甚而否認的。這時才瞭解到,以前始終是錯用心,將心住於塵境,逐境生心,心隨境轉,生生滅滅,輪轉不已。如此,便覺悟到每個人都有此本具的能覺之心--又稱之為「覺性」。若能時時刻刻保持覺性的存在,而不隨境轉,心就是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」,此即明心。大和尚常開示,修行就是要「以始覺之智,照本覺之理。」

  大和尚為確保我們體會是否正確,又特別提出永嘉大師〈四料簡〉:「惺惺寂寂是,惺惺妄想非;寂寂惺惺是,寂寂無記非」來檢驗自己的修行。「惺惺」表示心的清楚明白;「寂寂」表示心中沒有妄念、一念不生、寂然不動。所以我們修行要時時刻刻保持清楚明白且寂然不動的心,亦即覺性的存在。大和尚常講的一句法語:「在靜中養成,在動中磨練」,確實是修行上的工夫。在靜坐中,身心收攝,很容易讓心靜下來;然而在日常生活中,面對外面種種境界,又如何來安住這念心?《金剛經》云:「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接觸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的時候,若沒有修行,會很自然地、不自覺地生起種種貪愛、厭惡等分別的心,因而引發種種煩惱。此時,不要住境生心,若住境而生種種愛惡之心,心即隨境而轉,若能保持覺性不動,即是心不隨境轉。此是修行工夫的問題,需於日用閒忙中磨練,故《永嘉大師證道歌》云:「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。」也是大和尚常開示我們的--要「安住大乘心」、要「堅住正念,任心自在,忍心不動,處處作主。」要我們處處提起覺性正念,心不隨境轉,即是處處作主,如此才能轉識成智。大和尚更是積極的鼓勵我們修行要「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」。我們過去無始劫來,貪瞋癡三毒熾盛,養成種種惡習,我們應當提起目前尚未純熟的覺性正念,來照破過去所熟悉的三毒惡習,使正念日漸成熟,而三毒妄念日漸生疏。

  修行是長遠的事情,瞭解修行的道理只是一個起步而已。若不瞭解修行的道理,那可能就走遠路,甚或走錯路。故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大和尚經常講,修行要「站得住,站得長」;「站得住」表示明白了修行的道理、心性的道理。但是若不努力修行,將心中的種種三毒垢染加以洗淨,使心地一片光明,則終究無法擺脫三毒煩惱的束縛。所以還要「站得久」,堅定自己的信心,努力修行,終至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為止。

  六祖大師云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在未接觸大和尚的禪法以前,心始終是在外境打轉,向外攀緣,流浪生死。在接觸了大和尚的禪法以後,才逐漸明白心性的道理,知道如何收攝身心而不隨境流轉,瞭解心地法門就是在自己的心性上下功夫的真實法門。此時才體悟到,過去的心是「背覺合塵」的,現在要修行,心就應該要「背塵合覺」。也瞭解到大和尚所開示的「心性本具,人皆可頓,當下即是,個個成佛」的道理。

  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的肉身生命,使我們可以藉之修行學佛;更感謝大和尚開啟了我們的法身慧命,使我們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修行之路。最後,願以大和尚經常為我們所祝願的話--「發菩提心,永不退轉;發長遠心,永不退轉。」與大眾共勉。






普泉精舍
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9號
電話:(02)2592-2908
傳真:(02)2592-2693
直達捷運站:圓山站、民權西路站
公車:大同國小站、民族承德路口站
   (21、26、266、280、290、304、306、616、618、636、639、756、811、1209)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