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足成滿慈悲心
文/普民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雲

  原以為「慈悲」是很容易的,就是沒有害人的心,或是當他人犯錯時,從諒解的角度來處理;或是當他人需要協助時,能盡量相助。凡事以良善的角度來思考,待人寬容,能包容他人的錯,即是慈悲心。上了禪修課後,對「慈悲」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

  住持法師為了讓我們能真正了解慈悲的意義,並力行慈悲之道,從最難化解的「瞋心」開始說明;安排了一系列課程,深入淺出地一一舉例,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我們,如何從凡夫的慈悲心提升到菩薩的慈悲心。

  其實,在萬物平等的宇宙裡,生命並無尊卑可分,皆是「因果」及「輪迴」所造成之幻象。在宇宙空間裡,事物的產生或生命的出生,也只是因為心念的變化,而成就了宇宙的一小部分;然而這一小部分,卻會受到強烈的「自我」觀念所影響。面對事情時,所做的決定不同,結果也會不同。以一般人而言,當悲慘的事情發生時,不是抗拒它,就是消極地接受它。若從生命無限的觀點來看,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等種種痛苦,都是無法逃避而必須承受之苦。如果能明白人人都會承受相同的痛苦,就能因為深切體會和接受事物的本質而變得慈悲。

  我們可以進一步從生命觀中去了解真正的慈悲:萬物依靠宇宙而生存,因此一切萬物都是平等的,必須尊重萬物之生存權。互相尊重生存權,需先建立正確的知見觀念。佛法中「十二因緣」的法則,說明了種善因得善果的因果道理,且因果能影響「輪迴」後的生命;所以「慈悲觀」明白指出以慈悲改變「輪迴」的殊勝之道。四聖諦是由觀苦、斷苦而發慈悲心;十二因緣則是從觀因緣、了解苦而發慈悲心。

  修「七周緣慈」時,應當使「能緣之心」及「所緣之境」都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思惟七遍之後,再由有念轉為無念,當心念更清明時,慈悲心就圓滿了。  

 

普民精舍


地址:台中市西屯區大容東一街11號
電話:(04)2319-3219
傳真:(04)2319-2905


精舍首頁